去年珠海航展的亮点之一,机器狼的实战亮相终于到来了。和一直有着光荣传统的第76集团军联手,中国“机器狼”展现出相当顶尖的作战能力。与此同时,美国那些类似的装备还在为怎么压缩成本而烦恼,苦苦挣扎中。
近段时间,中国陆军第76集团军在央视的报道里,进行了实兵演练。这次演练最吸引眼球的地方,绝对是士兵们和无人作战装备一块配合操作。特别是那台“机器狼”的亮相,可把外头的圈子都炸开了锅,大家都在议论它呢。
咱们还没说“机器狼”呢,先得聊聊那个第76集团军。作为解放军西部战区里头的两大王牌之一,它担负着保卫西北大部分土地的重任,装备水平和实战能力一直走在陆军的前列。
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,经过2017年军队改革之后,哎,算是全面转变啦,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标准。在完成这些改造之后,近些年啊,76集团军又开始往智能化方向琢磨,研究推进得挺积极。
央视军事频道放出来的画面显示,咱们这支集团军某合成旅在北方那丘陵地带搞实弹演习,挺热闹。值得一提的是,第一次把“机器狼”跟步兵部队合作打仗的场景全都展现出来,挺震撼的。
这次演练可不是啥简单的技术秀,而是把智能装备跟传统战术体系深度结合的全新尝试。也就是说,一组兵士在操控“机器狼”进行前沿侦察和火力支援,另一组则驾驶FPV无人机来搞精准打击,弄出个“地面机器人+空中无人机”相互配合的立体作战方式。
这次现身的“机器狼”,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打造的第四代四足机器人,比起以前的型号,在机动灵活、智能水平以及实战表现上都有了明显的飞跃。
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露面的“机器狼”一经亮相,就吸引了不少眼球。它的军用定位和强悍性能,和市面上的民用机械狗一比,差距那是挺明显的。作为专为战场环境量身定制的智能兵器,“机器狼”已经衍生出三种不同的配置:侦察型装了红外和光电探测设备,能负责前沿侦查任务;运输型则能背负70公斤,主要用来运弹药、转运伤员;战斗型则可以装备20式5.8毫米突击步枪,或者7.62毫米的多联装转管机枪,直接参与火力对抗。
在实战演练中,“机器狼”表现出挺多的战术价值。央视的画面显示,它们能跟着步兵一起穿越那些复杂的地形,在最紧要的突击阶段为队伍提供火力支援;还可以提前侦察敌人的阵地,为之后的攻击指明方向。
军事专家们都说,这类装备不仅能提升部队的战斗力,还能对敌人造成一定的心理打击。值得一提的是,第76集团军已经把机器狼分发到了基层连队,这说明这个装备经过严格的测试,现在正式开始普及使用了。
中国在军用机器人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咋舌,跟美国那边推进得慢吞吞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。要说机器人技术的发源地,那还得是美国,波士顿动力公司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第一款四足机器人,技术水平一直走在前头。
不过说到底,美军在把这些先进技术变成实际装备上,进展挺缓慢,除了少量的试验性部署之外,还没有看到大规模装备的具体安排。有人分析,这一方面跟美国军工体系效率不高有关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对未来战争的看法不太一致。
成本控制水平是中美之间差距的关键所在。比如说中国宇树科技出品的民用机器狗,价格只是2700到3500美元左右,而美国同款产品可是要价7.45万美元,差了将近二十多倍呢。
在军用方面,中国的“机器狼”成本大概在1500美元左右,仅仅是美国产品的百分之一。这么大优势,主要得归功于中国成熟的电子产业链和大规模生产能力,让解放军能够用得起,批量装备各种智能装备,成本控制得非常到位。
如今啊,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军民融合的健康发展路径。像宇树科技这些民营企业,在消费级市场上积攒的技术和经验,经过军工集团的转化,变成了真正的军用装备;反过来,军工领域的技术突破,也能带动民用产品的升级换代。这个“军民双循环”的模式,正是中国在智能装备领域快速追赶的制度优势所在。
看向全球,新一轮军事变革的浪潮已经汹涌而来。第76集团军的探索,不仅是提升了中国陆军的战斗力,还为国际军事发展提供了不少借鉴。在这个智能化战争的大背景下,中国凭借自身的实践经验,正在为陆军转型开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新路。
长富资本-配资网站排名-股票加杠杆具体步骤-正规炒股配资知识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